摘要: 篮球项目具有攻防交换变化快、身体接触多、跳跃频繁和变向突然等特点,因而吸引着大量参与者以及观众。然而,作为快速积极主动接触的高风险类运动,篮球的运动损伤比率在所有的运动项目中是最高的。无论是从比赛成绩还是运动员的身体出发,避免或减少运动损伤问题对篮球项目的开展至关重要。近年来,由于在解决运动损伤问题上的有效成果,运动防护师这一新兴职业在国际上越来越受到关注,热点话题层出不穷。
因此,本文对篮球项目引入运动防护师的必要性进行系统分析,通过研究运动防护师的工作内容及其可能对篮球项目产生的积极影响,根据文献和相关资料得出运动防护师的专业技能能够有效降低篮球运动群体的受伤人数,并可以提高运动员们的竞技表现能力的结论。
美国是公认的世界上篮球水平最高的国家,尤其在竞技体育方面的成绩一直遥遥领先。在训练水平高、比赛表现好、竞技能力强等诸多优势的背后,正是因为有堪称完美的教练团队体系。教练团队主要分为技术指导和技术辅导,技术指导主要包括专家、教练、裁判员等; 而技术辅导主要包括体能教练、运动防护师、营养师、物理治疗师、康复师、队医、心理辅导师等。但是,即便拥有如此得天独厚的条件,在NBA 的各个队伍中,仍然有不少受伤和有运动损伤的球员。相对于国内的篮球氛围,美国篮球爱好者人群数量庞大,专业球队数量多,受伤机率较高,缺乏运动防护师的行业现状,既不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也不能满足市场条件的实际需求。
因此,秉持着术业有专攻这一理念,将运动防护师引入篮球项目迫在眉睫。
一、运动防护师介入的意义
篮球项目在我国广受欢迎,是职业程度最高的项目,且受伤概率相比其他项目高许多,所以迫切需要向国外学习运动防护师这一职业。通过研究国外的运动防护师相关的工作范畴与培养模式,微微填充我国对运动防护师相关研究的空白,为我国建立符合国情现状的人才系统提供部分理论依据。
运动防护师对篮球项目的积极影响,以期篮球教练团队能够引入运动防护师,并通过运动防护师的专业技能能够有效避免篮球运动群体的受伤人数和提高运动员们的竞技表现能力。当然,运动防护师不止是针对篮球项目,若篮球项目教练团队中加入运动防护师后效果良好,也可继续推广到其他项目中,为我国添加一项新兴职业,也可有效避免运动员不必要的损伤,增强运动员们的竞技表现能力,为我国建设体育强国增砖添瓦,为群众体育的发展锦上添花。
经众多实验数据分析得出,篮球运动员至少受过一种以上的伤害,其中90%以上属于轻度伤害,其中最常发生的就是扭伤和拉伤,其次是软组织的挫伤,骨折和脱臼最少。竞技体育的训练目标是为了防止运动损伤、提高竞技能力、强化心理品质。普通大众运动的目的就是为了开心健康和增强身体素质,但是因为缺乏专业的指导和系统的学习,受伤的人所占比例持高不低。
主观方面:
一、思想麻痹,缺乏防患意识
二、身体素质差,机能状态不佳
三、动作不熟练,机能水平低
四、运动情绪低下,注意力不集中
五、动作模式、姿势不规范,易致疲劳性损伤
六、运动前不热身、运动后不放松
客观原因:
一、训练内容、手段安排不科学
二、动作粗野,违反规则,以身范险
三、运动负荷安排不当,局部肌肉或关节负担过大
四、场地、器材及锻炼设施不健全
五、运动时缺乏专业的保护与帮助
六、保护帮助不及时
二、国内现阶段的预防措施
第一,加强运动安全教育,克服麻痹思想,提高预防损伤意识。
第二,认真做好准备工作和整理活动。准备工作能使身体各器官系统机能迅速地进入工作状态,以适应剧烈运动的要求,减少或防止运动损伤的发生; 整理活动可使人体更好地从紧张的运动状态逐渐过渡到相对的安静状态,并可消除机体内的代谢产物,减轻肌肉酸痛和消除疲劳。
第三,改进技术动作,合理安排运动负荷。技术动作的不规范往往是造成损伤的主要原因; 而大负荷的运动量又是造成软组织和骨慢性损伤的重要原因。
第四,加强保护与帮助,特别要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第五,做好医务监督工作,掌握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置方法。
三、国外运动防护师的发展现状与需求
美国自20 世纪50 年代开始正式成立运动防护专业组织,并逐步完善其专业培训和认证体系,其专业性在社会中接受程度高,岗位配置较齐全和系统。中国最早引入运动防护培训认证体系的地区当属台湾,且在人才培养方面有一定的经验,主要在竞技体育、学校体育、社会体育与休闲体育领域给运动员、学生、身心障碍者及老年人提供服务。大陆地区与运动防护相关的发展主要是运动康复专业,但因教学专业性与社会需求没有对接上、资格考核认证制度不完善等问题,现在国内有关运动防护师是块很大的空白。全民健身计划想顺利可持续的推进,就需要大力发展运动防护师,但我们不能直接把国外的理论系统生搬硬套,应该在结合国内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向国外借鉴学习,发展适合我国现状的理论体系。
国外的运动防护师发展的相较成熟,主要原因是现代医学的蓬勃发展、职业赛事的稳定发展、球队和球员对自身训练和健康管理意识逐渐提高,有了更多的资源和需求进而构建了运动防护师的体系。现在体育的显著特征是,人们希望通过体育促进身体健康,另一方面又不得不面对运动损伤对身体的危害。所以,随着预防医学的发展,体育里也渐渐引入新的医务监督和防护设备,随着新的功能要求,新的分工必然加速专业化的进程。而且,随着《“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工作任务的进行,全民健身活动和比赛越来越多,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运动伤害是难以避开的现实问题,运动损伤的原因、表现形式、防护手段多种多样,而医务人员或体育工作者难以全部解决,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下,急需融合医学和体育学相关知识和技能的专业人才,即运动防护师。
四、篮球项目引入运动防护师的作用
篮球项目若引入运动防护师,可以通过专业的评估手段进行训练前的诊断,提前预防运动相关伤害或疾病; 在训练或比赛中出现突发状况,运动防护师可以专业技能进行一线急救进行现场处理,避免篮球运动员因为不专业或不及时处理而加重病况; 针对已经出现伤痛的篮球运动员进行特定的功能性训练来进行恢复或者康复; 总体来说,运动防护师通过提高篮球运动员的防范意识来避免损伤,降低各个关节部位的发病率,减轻损伤对篮球运动员身体的负担,尽最大努力去避免或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提高篮球的训练水平和运动成绩。损伤产生的结果不仅仅是运动成绩的下滑,对运动员们今后的训练、比赛、机能和生活也会产生巨大影响,所以,预防比受伤后进行积极治疗更重要。
运动防护师可以充分了解造成运动损伤的原因和分析其后果,在训练及比赛中反复强调其重要性,并在这期间制定合理有效的干预措施,提高运动员们安全防范的意识,尽可以在源头上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
虽和国外的差距还是很大,但是这也是我们进步的空间,我们可以在结合国内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向国外借鉴学习,发展适合我国现状的理论体系。
五、总结
青少年体质健康事关国家未来的发展,而青少年自我体育锻炼意识严重影响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应该改变学校体育教学的单一模式,适应多元化社会的发展,发扬学生课堂上主人翁的精神,让青少年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提高锻炼的效果; 其次改变家庭体育教育意识,才能培养青少年自我体育锻炼意识,提高青少年自我体育锻炼能力; 最后要强化青少年自我体育锻炼意识,通过学生自我锻炼意识的强化和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可以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力和勇于面对困难挑战和培养团结协作的能力与精神,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在运动中提高自身身体素质和道德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