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在三四年前开始学习并使用侧挂系统(休闲潜水),目前也是初级技术潜水员(背负式双瓶)。就侧挂系统的使用感受而言,我也想谈谈个人感受。有点班门弄斧,但还是希望能从休闲潜水的角度说下侧挂系统的优劣尤其是好处。
那么,在休闲潜水领域,侧挂系统的优势有哪些呢?
- 气体供应
标准的侧挂系统使用2个气瓶,因此比普通单瓶多出一倍的气体供应。这对于部分耗气量比较大的潜水员来说可以提供更长的潜水时间,在一些沉船等需要较长底部时间的较大深度的高氧潜水时优势就更为明显了。
举例:使用32%高氧进行30米的休闲沉船潜水时,免减压极限(NDL)约为半小时。但耗气量在此处更成为瓶颈。大致计算为:单瓶预留安全上升气量70bar,水底可使用气体量为130bar*11L=1430升,按20升/分钟水面耗气量计算,30米可使用时间1430/20/4=17分钟(如考虑1/2气量原则只可以使用8分钟)。这时使用侧挂的双瓶系统就可以几乎确保在NDL之内有更长的底部潜水时间。
2. 安全考量
侧挂系统有2组独立的气瓶、调节器,因此相比于单瓶系统的备用二级头来讲提供了完全独立的备份气源,显然是更安全的。
上面说到的2倍的气体供应也为潜水的突发状况提供了更长解决问题的水下时间,以提升安全保障。2组气瓶均位于身体侧方,因此各种漏气问题更容易被发现,并且更方便快速关闭气瓶。
3. 舒适度
侧挂BC由于去掉了传统的气瓶背负和固定系统,从而体积、重量更小,穿着上也更为贴身。再加上气瓶位置在水下可调,这些都会使之相对于背负式系统更为舒适。
当然,舒适度更多为个人体验,这里只是从一些客观指标来说明。
4. Trim
对于普通休闲潜水员,侧挂系统更有利于水下的水平和流线型Trim。
原因是:1)两组气瓶在身体两侧,潜水员更容易保持平衡和水平;2)气瓶不是在背后而是在身侧,显然更为流线型。
我想这也是为什么侧挂看起来更帅的原因吧,哈哈。
5. 方便性
这里所说的方便性包括以下:
出入水:侧挂系统可以很方便的在水面水下进行摘挂瓶操作,因此出入水对潜水员来说更为便捷和轻松。当然如果遭遇大风浪、强流等特殊情况,也可以和背负式系统一样整体出入水。(必须强调的是:侧挂只是提供了更方便的无需全部装备同时出入水方式,而不是只能在水面穿戴)
通过性:由于侧挂系统气瓶与身体在同一水平线甚至可以完全推到身体前方,因此更容易通过狭窄通道并且不容易误碰珊瑚、船体等,更有利于环保。
容易获取:侧挂系统对潜店无特殊要求,只使用普通气瓶。关于技潜的考量是另外一回事,容我最后再提。
6. 进阶推广
侧挂系统由于使用了部分技潜的理念和装备方式以及更高要求的踢法、trim和水下操作,实际上对于潜水技术进阶甚至是技术潜水的推广都是很有益处的。侧挂潜水员在学习技潜时大多情况下会比普通休闲单瓶背负式潜水员更具技术和操作习惯上以及理念上的优势。包括笔者在内,目前不少的技术潜水员都是由于学习了侧挂系统后开始对技潜更感兴趣并继续学习的。
说了这么多对于休闲潜水的优势,那么侧挂系统的不足又有哪些?
- 费用
- Ø 额外的训练和学习费用。
- Ø 由于比单瓶系统多了一套气瓶组,需要多购买一组一级头及气瓶相关配件。
- Ø 大多潜店会因为多使用一个气瓶而增加收费。
2. 装备复杂
多了一套气瓶组并且不采用整合式的气瓶固定方式,侧挂系统的装备比之传统单瓶要复杂。除了装备熟练和掌握以外,目前在多数潜店你都需要完全自己组装装备。
3. 技巧难度
之前说过,侧挂系统采用了技潜的理念和装备方式。因此,对于技巧的要求比普通传统单瓶要高很多。熟练使用和掌握侧挂系统显然是难度更高的,部分要求对于休闲潜水而言目前似乎并不是必要的。
4. 安全
前面优势里不是说了更安全吗?!是的,如果正确掌握和使用侧挂系统,如前文所说侧挂系统会增加安全保障。但是当你不具备足够能力时,由于复杂度和技巧要求难度的提高反而有可能产生更多的安全隐患。
前面提及的文章中已经讲到了在技术潜水的洞穴潜水时,当遇到狭窄空间时侧挂的优势和必要性。
当然,技潜中背负式系统的优点毋庸置疑,目前显然是技术潜水的主流装备配置。但是笔者并没有完全理解Fred文中关于侧挂系统的一些批评意见:(褐色字体为原文摘录)
“容易获取
侧挂潜水最无法立足的论点之一,就是有连通器的双瓶不一定容易找到。令人惊异的是,几个技术潜水培训组织以此为主要依据,允许使用侧挂进行开放水域的技术潜水培训。这与装备应该首先适合水下需求的理念背道而驰。”
即便背负式双瓶系统在技潜领域更适合水下需求,但侧挂更容易获取也确实是它的优点。拥有背负双瓶的潜店远少于拥有普通气瓶的潜店,尤其探索可能到达的偏远地区。个人认为,好的技术潜水员应掌握每一种可以使用的装备系统。这样可以因地制宜,应对更多的探索与挑战。同样理由,应允许使用侧挂在开放水域对技术潜水做基础培训,在此结束后,进行更多进阶环境的训练方才为循序渐进之道。
在封闭空间潜水之外,技潜的另一主要分支为深潜。那么在进行只需要不超过2个减压瓶的潜水时,侧挂系统使用相对背负双瓶来说会更加轻松和舒适一些。
“中性浮力和流线型
潜水员选择装备的首要考量应该是装备在水下的表现。侧挂气瓶时的身体平衡需要认真对待,气体消耗造成的气瓶浮力变化会使得这个问题更加严重。因为没有双瓶连通器,各自独立的双瓶需要不断切换调节器来平衡两边的气体量。
关于浮力变化的问题: 背负双瓶的减压瓶与侧挂系统的气瓶布置方式类似,既然技术潜水员可以只在身体一侧挂多个减压/阶段气瓶而仍能保持平衡,那侧挂双瓶的平衡问题应该就更不是问题了。而切换调节器对于技术潜水来说更属于基础技巧。
若想采用侧挂进行技术潜水,就会很快遇到这种配置的瓶颈。虽然两个小尺寸铝瓶放在肩膀下很容易操作,外型也很流线,但侧挂配置很难包容大深度或封闭空间潜水所需的大容量钢瓶,以及额外的减压或阶段气瓶。一旦气体重量大大增加,传统的侧挂浮力调节系统会很快到达极限。额外的气瓶处于最佳流线位置之外,在水下也会带来更多的阻力。”
所谓浮力调节,侧挂系统目前也有30磅以上的BC产品,如果使用干衣,还可以支持更多深度需求的潜水。
最后,笔者并非是说侧挂系统比背负式双瓶系统更好,而是想表达以下观点:
技术潜水领域:主流和大部分情况下背负式系统是毋庸置疑的首选,但是侧挂系统提供了另一种选择方案,并且在某些水下条件下确实有其重要的优势。技不压身,我认为两种系统都是现在的技术潜水员(尤其是洞潜)应该掌握和熟练使用的。
休闲潜水领域:无论是从哪个方面考虑,都应该鼓励有能力的潜水员学习侧挂系统。它的推广和发展,对于休闲潜水的体验、安全和进阶等都是更为有利。